郸城县电子商务协会2024消费帮扶助力乡村振兴的经验总结 一、引言 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郸城县积极借助电子商务的强大力量,通过电子商务协会的有效组织和引领,探索出了一条消费帮扶助力乡村振兴的特色之路。本文将深入剖析郸城县电子商务协会在这方面的经验事迹,展示其在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村产业升级方面的积极作用。

二、郸城县电子商务协会的成立与发展 (一)顺应时代需求成立
随着互联网在农村的普及和电商的迅速崛起,郸城县意识到电子商务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为了整合当地电商资源,推动农产品上行,促进农民增收,郸城县积极推动电子商务协会的成立。2017年10月9日在主管单位郸城县商务局、郸城县民政局的大力支持下协会成立,协会汇聚了当地的电商企业、个体商户、电商创业团队以及相关服务机构,形成了一个强大的电商合作组织。
(二)持续发展壮大
协会成立后,不断完善组织架构,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通过开展各类培训、交流活动和项目合作,吸引更多的人员和机构加入。如今,协会会员数量不断增加,涵盖了农业种植、养殖、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成为推动郸城县电商发展的重要力量。

三、电商平台助力消费帮扶的举措 (一)打造“老家丹成”公共品牌,提升销售竞争力
1. 精心整合产品资源
协会联合众多本土企业,收集整理80余家店铺的优质产品,从中精心培育了近30款特色农副特产,形成了“老家丹成”系列郸城农副特产。这些产品包括粉条、麻花等传统特色食品,也包括富硒面粉等新兴产品,丰富了产品种类,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2. 多渠道品牌推广
在线下,协会组织企业参加各类农产品展销会,举办农产品文化节等活动,让“老家丹成”品牌在当地及周边地区逐渐扎根。同时,在城区开设了三家实体店“郸城县消费帮扶专馆(郸城特产馆)”,计划郸城每个乡镇布局一家实体店。在线上,通过电商平台、社交媒体、网络直播等多种渠道进行广泛宣传。例如举办电子商务创新创业大赛,挖掘电商创业团队,积极在各大平台推广品牌,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使“老家丹成”系列产品在电商平台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二)加强人才培养,夯实电商发展基础
1. 分层分类培训
近年来,针对不同群体的知识和技能需求,电商协会开展多层次的培训。对所有贫困户、乡镇、村干部等进行普及性宣传轮训,让他们初步了解电商;对驻村第一书记、村支部书记等进行知识性培训;对有能力的大学生等进行实操性技能培训。通过分阶段、有针对性的培训,培养出了一批既懂农业又懂电商的新型人才。
2. 实践锤炼育人
鼓励本土电商人才积极参与电商平台运营实践,通过实战积累经验,提升专业技能。例如,当地电商创业人员姜银丽、孙鹏祥等,他们在电商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逐渐成长为当地的电商骨干,为其他人员树立了榜样。
(三)构建完善的电商服务体系,保障电商运营
1. 立足本土构建服务站
目前,郸城县已经建立县、乡、村三级电商服务站点,形成覆盖全县的服务网络。服务站充分发挥本地人的乡情优势,站长建立本地微信圈,及时传播电商信息,协助产品推广、物流配送等,确保电商运营的各个环节顺畅进行。
2. 整合资源优化服务
整合当地的物流、快递等相关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同时,加强对电商服务站点的管理和指导,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

四、电商创业带动乡村产业发展的先进案例 (一)“多肉大王”张国建的电商致富路
张国建建立了种植培育基地,涵盖繁育、批发零售、代理销售功能,种植面积大,多肉保有量多。他通过电商平台将多肉植物销往全国各地,销售额可观。同时,他还积极带动周边贫困户脱贫,为贫困户提供了种植技术指导和销售渠道,帮助23名贫困户实现了脱贫增收。
(二)冯玉成探索农业全产业链电商模式
冯玉成回乡创业,承包土地,通过电商平台销售本地时令农产品。他采用“订单农业”模式,与200多家农户签订回收合同,发展订单农业,带动300多亩土地种植网销产品,并雇佣40人参与种植生产和相关运营。疫情期间,他的网店发挥了重要作用,保障了农产品供应。

五、电商消费帮扶带来的显著成效 (一)经济发展成果显著
1. 农产品销售量价齐升
电商平台的推广使农产品销售渠道更加畅通,销售量大幅增长,销售价格也更加稳定。许多以往滞销的农产品通过电商平台找到了销路,农民收入显著增加。
2.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电商消费帮扶不仅促进了农产品的生产销售,还带动了农产品加工、包装、物流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二)社会效益明显
1. 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通过电商带动产业升级,推动农村经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和电商平台转型,优化了农村产业结构,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2. 脱贫攻坚成效卓著
许多贫困户通过参与电商产业链,获得了稳定的收入来源,实现了脱贫。电商消费帮扶助力郸城县顺利脱贫摘帽,为后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奠定了基础。

六、经验总结与启示 (一)品牌引领是关键
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公共品牌“老家丹成”,能够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通过品牌建设,可以整合农产品资源,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消费者购买。
(二)人才培养是核心
加强电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为电商发展提供人才支持。通过分层分类培训和鼓励电商创业,培养出适应电商发展的各类人才,是电商消费帮扶工作取得成功的关键。
(三)服务体系是保障
完善电商服务体系,是保障电商运营的重要保障。建立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整合物流、快递等资源,为电商发展提供便捷、高效的物流配送和服务支持,能够促进电商产业的健康发展。
(四)产业融合是趋势
推动电商与农业、加工、物流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能够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同时,产业融合还能带动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多的动力。
“仙城购物商城”已经在郸城有序稳定运行四年多,上线近百款郸城农副产品,手工艺术品等。
目前已经在县域开设四家实体店,乡下开设一家,周口市区开设一家。实体店结合线上销售,做好农副产品的展销工作。
通过整合本地的产品,人才,物流等电商全流程资源,优化组合,提质升级,合作共赢,将郸城电商高质量发展推向一个新高度。

七、结论 郸城县电子商务协会在消费帮扶助力乡村振兴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通过打造公共品牌、培养电商人才、构建完善的服务体系和鼓励电商创业等一系列举措,有效推动了当地农产品上行,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其成功经验为广大农村地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也为电商消费帮扶在乡村振兴中的应用提供了有力的实践支撑。在未来的发展中,郸城县电子商务协会将继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创新和探索,为乡村振兴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郸城县农副特产资料汇报 郸城县作为第五批“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通过电子商务协会与消费帮扶专馆联合打造的县域公共品牌“老家丹成”,成功孵化了30余款农副特产,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矩阵,有效助力乡村振兴和农产品上行。
一、品牌建设与产品体系
1. 公共品牌“老家丹成”的定位
“老家丹成”是郸城县整合本土农业资源打造的县域公共品牌,覆盖红薯粉条、芝麻盐、麻花、富硒面粉、麦香粉、蜂蜜芝麻饼、大豆油、郸杰牛肉等30余款特色产品。品牌通过统一标识和标准化生产,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2. 合作企业与产品开发
品牌与本土龙头企业如新天豫薯业、豫树食品、浩丹香油、文玉食品等合作,孵化80余家店铺,开发了包括传统特产(如红薯“三粉”、宁平麻花)和新兴产品(如富硒面粉、酸辣粉)在内的多元化产品线。
二、电商助力与销售渠道
1. 电商平台与直播带货
郸城县通过电商服务中心和消费帮扶专馆,搭建线上线下融合的销售网络。例如,在直播带货中,“老家丹成”产品曾创下3分钟7单的销售记录,并通过抖音等平台推广,带动年电商销售收入突破10亿元。
2. 展销活动与全国推广
品牌多次亮相全国性展会,如2024年浚县全国农产品产销会、第23届中国农洽会等,凭借优质产品和精美包装吸引大量采购商和消费者,现场销售火爆。
三、政策支持与产业联动
1. 政府主导与政策保障
郸城县商务局牵头推动品牌建设,通过电商培训、物流补贴、免费商标授权等方式支持企业和农户。例如,商务局长亲自直播代言,解决农产品标准化和信任问题。河南省商务厅也将“老家丹成”纳入“豫农优品”品牌矩阵,推动其走向全国。
2. 物流与供应链优化
依托电商进农村示范县建设,全县实现行政村快递物流100%通达,降低配送成本,并通过县域物流中心整合仓储和分拣服务,提升效率。
四、社会效益与乡村振兴
1. 助农增收与就业带动
电商模式帮助农户解决滞销问题,例如疫情期间通过直播促销实现逆势增长。同时,培育了8000余人次电商人才,带动贫困户脱贫和返乡创业。
2. 品牌影响力提升
“老家丹成”通过多次展会曝光和媒体宣传,成为郸城农业的“名片”。其产品不仅覆盖国内市场,还被列入“豫农优品天下行”计划,目标走向国际市场。
郸城县通过“老家丹成”品牌建设,实现了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产业链整合,结合电商创新和政企联动,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的模式。未来,品牌计划进一步深化产品创新和渠道拓展,推动更多特色农产品走向全国乃至全球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