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记载,大宋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第一代传人刘迪改进创新并命名为“散卓”,散卓毛笔因毛笔是散扎而成,故称散卓毛笔。工艺和取材严谨,选料精细,笔头浑匀称笔锋尖如锥状不开叉,吸墨饱满,吐墨均匀。散卓毛笔以中原地产兔尖、鹿毫、山羊毫为原料。令鹿邑乡贤陈抟得心应手、笔走龙蛇,留下了“开张天岸马,奇异人中龙”落拓不羁的石门铭宋意书法。
散卓笔盛行于北宋时期,北宋文人喜以散卓为文。相传宋真宗御题的太清宫“三御碑”和“明道宫”匾额,所用之笔并为散卓笔。刘迪所制散卓笔成为贡品,兴盛一时。由于老子及其哲学思想在中国历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其诞生地成了中国文化史上重要的朝谒圣地。宫观树立的老子故里太清宫被看作紫气之源,吉祥之地,神灵之宅。帝王将相,文人骚客,名士高道纷至踏来,观瞻览胜,欧阳修、苏轼、梅光臣、苏颂、石延年、范仲淹等,流连于神仙福地,留下了珍贵的笔墨经典。宋绶将散卓笔送蔡襄,蔡襄畅书《陶生贴》称“笔颇精,大佳物,非散卓不可为”。北宋书法家蔡襄为感谢当朝宰相宋绶所赠散卓笔,写了著名的《陶生帖》,帖中称道:“河南公(指宋绶)书非散卓不可为,昔尝惠两管者,大佳物,今尚使之也”。至今豫东、皖北一带仍有宫廷御笔“散卓一支刘”的美称。
公司成立以来从新挖掘整理宋代流传的“散卓”制笔工艺,汲取传统精华,融汇现代科技,成就了“一枝刘”的名笔风彩。 新时代,公司以深得“制笔齐家,立德做人”之祖训,以老子文化主题把道法自然、上善苦水、老子思想融入制笔文化,汲取传统精华,融汇现代科技,先后研发制作了“玄妙虚极、大道至简、清静无为”等系列书画用笔,有100多个品种和规格,使毛笔不仅具有使用价值,而且具有观赏和收藏价值。公司被授予“鹿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老家礼物”、“河南省老字号”、“中国河南旅游商品、河南省旅游商品推荐产品”、“中原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金奖”等称号。
公司将继续以优质的产品、实惠的价位和良好的服务为广大书画爱好者服务,为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制笔技艺尽绵薄之力。
云上周口
周口手机台
周商大会 周口特色产品云上展馆
Copyrights @2022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周口广播电视台